批膩子、打磨及刷乳膠漆是墻面處理的三大核心環節,直接影響墻面的平整度、光澤度和耐久性。以下是詳細的施工工藝流程及注意事項:
一、施工前準備
1 基層檢查與處理
檢查墻面:確保無空鼓、裂縫、脫皮(空鼓處需鏟除并修補)。
清理基層:去除灰塵、油污,舊墻面需鏟除松散涂層。
涂刷墻固(界面劑):增強膩子與墻面的粘結力,防止起粉。
2 材料與工具
材料:膩子粉(耐水型)、乳膠漆(底漆+面漆)、網格布或牛皮紙(防裂)。
工具:批刀、砂紙(120~240)、打磨機、滾筒、刷子、攪拌器、照明燈(側光檢查平整度)。
二、施工工藝流程
1 批刮膩子(2~3遍)
第一遍膩子(找平層):
調配:膩子粉與水按比例混合,攪拌至無顆粒狀態(靜置10分鐘再攪拌一次)。
施工:用批刀滿刮,厚度約2~3mm,重點覆蓋凹凸處。陰陽角用鋁合金靠尺找直。
嵌縫處理:裂縫處貼網格布或牛皮紙,再批膩子覆蓋。
第二遍膩子(精修層):
待第一遍干燥后(通常24小時,視濕度調整),用細砂紙輕微打磨高點。
批刮方向與第一遍垂直,厚度約1~2mm,進一步找平。
第三遍膩子(可選):
針對高要求墻面(如極簡風格),局部修補細微不平處。


2 打磨墻面
打磨時機:最后一遍膩子完全干燥后(用手摸無潮濕感)。
打磨方法:
先用120砂紙粗磨,再用240砂紙細磨,邊角處手工配合砂紙板。
夜間用側光燈照射,檢查無波浪紋、砂紙痕。
清理粉塵:用雞毛撣或吸塵器徹底清除墻面灰塵。


3 涂刷乳膠漆(1底2面)
底漆涂刷:
稀釋:按說明書比例加水(通常10%~20%),攪拌均勻。
施工:滾筒滾涂1遍,確保全覆蓋,增強面漆附著力。
面漆涂刷:
第一遍面漆:底漆干燥后(通常2~4小時),滾涂或噴涂,方向一致。
第二遍面漆:間隔4~6小時(視溫濕度),與第一遍方向垂直,避免漏刷。
收邊處理:開關插座周邊、陰陽角用羊毛刷修補。


三、關鍵注意事項
1 環境要求
施工溫度5~35℃,濕度≤85%,避免陰雨天氣作業。
每遍膩子、漆膜需徹底干燥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。
2 平整度控制
2米靠尺檢查墻面,誤差≤3mm。
打磨后用手電筒側照無陰影。
3 防開裂措施
新舊墻體接縫處、開槽處需貼網格布。
膩子層不宜過厚(單次≤3mm),否則易收縮開裂。
4 乳膠漆施工技巧
滾筒選擇:中毛滾筒(紋理細膩)或短毛滾筒(光滑效果)。
避免加水過多(面漆加水≤10%),否則影響漆膜質感。
四、常見問題解決
膩子起泡:批刮時用力不均,需刮刀收平;基層過于干燥時可先噴水濕潤。
墻面砂眼:打磨后補膩子,局部修補后再刷漆。
乳膠漆流掛:漆料過稀或涂刷過厚,需控制加水量,薄涂多遍。
色差問題:同一墻面使用同一批次乳膠漆,避免中途補漆。
五、驗收標準
1 墻面平整光滑,無砂紙痕、顆粒感。
2 漆膜均勻,無色差、透底、刷痕。
3 陰陽角順直,無崩邊、毛刺。
通過規范施工和細節把控,可打造出平整耐用的墻面效果。建議分階段驗收(如膩子打磨后、底漆完成后),確保每一步質量達標。